浙江去年常住人口增加50万,宁波、温州人口临近“千万级”
2024-03-15 20:14 来源:证券之星阅读量:14463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柳宁馨 实习生徐翌轩 杭州报道
此前,浙江省统计局发布2023年人口主要数据公报,截至2023年末,浙江省常住人口为6627万人,比2022年末常住人口增加50万人。
近10年中,2014年、2018年、2019年都是浙江常住人口增量超过一百万人的年份。但考虑到人口负增长背景下,2023年浙江50万人口增量仍然在目前公布人口数据的省份中排名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浙江11个地级市均实现常住人口正增长。其中,杭州、温州、宁波人口增长在全省排在前三名,杭州增长14.6万人,温州增长8.2万人,宁波增长7.9万人。从全省人口分布看,2023年末,杭州、宁波、温州以及金华四个都市圈集中了全省近六成的常住人口。
将时间轴拉长来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浙江省近10年来常住人口总体趋势呈现平稳上升,2013-2020年每年常住人口增量均超过80万人,2022年是明显拐点,当年常住人口增量为37万人,随后2023年增量50万人,趋势向好。
浙江人口强劲增长的动力在哪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民营经济和产业发展带动的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浙江还需要在高校建设、支持企业引才用才,提升引才环境方面下功夫。
宁波、温州人口临近“千万级”
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近年来浙江省常住人口稳定增长,而且主要是人口流入带来的增长。
近5年来,浙江人口出生率下降明显,这也与全国人口变化趋势一致。2013-2019年,浙江省每年出生率均在10‰以上,但随后4年全省出生率快速下降,2023年这一数据为5.80‰。
从自然增长状况来看,2023年浙江全省出生人口为38.3万人,死亡人口为44.0万人,自然增长率为-0.86‰,与2022年相比,浙江自然增长率下降0.90个千分点。
与此同时,外来人口源源不断流入浙江,杭州、宁波、温州都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城市,而浙江其他地级市也显示出人口吸引力。
曾刚认为,城市能够吸引人口机械迁移的数量有多少,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就业因素密切相关。浙江民营经济发达,在招聘等方面突出市场化优势,发挥企业和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更重要的是当地产业和就业匹配度较高,吸引了更多的人口流入。
从数据上可以看出,2021-2023年,浙江11个地级市都实现了常住人口正增长。其中,杭州、宁波、温州是常住人口数量排在全省前三的城市。杭州是浙江第一座人口数量超过千万的城市。2023年末,宁波、温州常住人口分别为969.7万人和976.1万人,距千万人口城市仅一步之遥。
截至2023年末,杭州共有常住人口1252.2万人,比2022年末增加了14.6万人。今年1月,杭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杭州市市长姚高员宣布,2023年杭州城区人口突破千万,实现从特大城市到超大城市的大跨越。
杭州作为浙江省唯一一座“双万”城市,在人才政策上持续发力。去年6月,杭州公布《杭向未来·大学生创新创业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到2025年,全市集聚100万名35岁以下大学生来杭就业创业,力争达到120万名。
民营经济发达、数字经济等新业态层出不穷,吸引了更多创新人才来到杭州。
根据杭州市统计局公布数据,2023年,杭州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1.2%,年末私营企业87.0万家,占企业总量的90.6%。同期,杭州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特征的“三新”经济增加值预计占GDP的比重为40.0%。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5675亿元,比上年增长8.5%,占GDP的比重为28.3%。
宁波、温州正向千万人口城市的目标不断迈进。宁波目前已实现GDP破万亿元,但人口数量迟迟未破千万。2023年,宁波2023年末常住人口为969.7万人,距离人口千万量级还有近30万的差距。
宁波制造业基础好,家电、汽车、化工等行业形成了明显的产业集聚区,如今宁波正在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也在加快人才引育。2024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宁波将着力提升人才引育质效,引进支持全球顶尖人才10人以上,遴选支持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400个以上,新增卓越工程师、宁波工匠各80名,新引进大学生25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5万人。
除了出台系列新政聚人才,宁波还五次放宽落户条件。2023年,宁波在浙江率先试行居住证转户籍制度,只要在宁波城镇地区连续居住并登记满3年持有《浙江省居住证》,就可申请将户口迁入宁波。去年,宁波新引进大学生26.6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5.1万人。
截至2023年末,温州常住人口为976.1万人,距离千万人口大关越来越近。2024年温州新春第一会上提出,要冲刺“双万城市”,要以汇才聚人为关键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打造“全省第三极”的人才雨林,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推进人才优结构与人口扩增量并举。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林兰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2023年浙江常住人口增加50万,杭州、温州、宁波三个城市的总新增人口约占一半,而这三个城市也是浙江产业、商贸、科创最为发达的地区。浙江与国内很多发达省份相比、杭州与国内很多一线城市相比,教育资源并不丰富,但是人才资源的规模和结构一直在不断提升,这与浙江产业和人才的高匹配度是不可分的。
从吸引人才到留住人才
浙江的地理区位优势并不突出,“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自然环境给区域发展带来了客观限制。不过,浙江商业发达,从块状经济起家,到如今积极推进“415X”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浙江的产业环境持续改善。
农历正月十六,杭州市的“大莲花”奥体中心举办了一场人才交流大会,共有886家企业参与,提供优质岗位20000余个,数量规模皆为历年之最,一个小时内入场人数就超过了1万人。
这是今年浙江新春招聘会的一个缩影,自正月初十到3月底,仅杭州市新春招聘月就列出来20多场招聘会,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了其中几场,发现现场参与人数众多,不少江苏、安徽等长三角区域的毕业生前来投递简历。
今年浙江新春第一会提出,深化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即高素质干部队伍、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这意味着浙江2024年将继续加快引才引智,推进城市创新发展。
一位在阿里任职的中层管理人员吴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从某国企跳槽到阿里,任职四年来,自己每年年薪均在五十万元以上。“我觉得杭州是一座有机会的城市,选择这里一方面考虑薪资,另一方面是看到杭州发展的潜力。”
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企业招聘薪酬报告》来看,在智联招聘监测的全国38个核心城市中,杭州位列第四,平均招聘月薪12143元,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
在中国传媒大学读硕士研究生的王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她本科毕业于上海大学,刚好看到杭州的人才引进政策可落户,就以本科学历直接把户口放在杭州的人才中心了,“我打算毕业以后去杭州发展,就决定早些把户口放在杭州。”
林兰认为,当前,全球产业和技术发展正处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要提升产业和人才匹配“精准度”,一是要较为准确地识别、判断、把握和调整好发展赛道,二是由于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人才培养和人才匹配模式,要及时建立“产业配人才”而非“人才配产业”的思路,三是要持续营造产业发展的规范环境和人才发展的宽松环境。
在各省纷纷出台政策希望留住人才的情况下,浙江在人才制度上需要有哪些创新?还需要补上哪些短板?
在曾刚看来,政府部门加码补贴等引才方式逐渐退出舞台,未来城市吸引人才更多要凭借产业、就业环境优势,为人才提供长期稳定可预期的发展机会,也要突出城市特色,增加人才对城市的归属感。随着浙江产业转型升级,更需要大量相对应人才,要强调企业招才引才的主体定位,民营企业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高校也需要从产业实际出发,把满足当地就业需求前置到招生教育环节。
林兰认为,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是高度基于场景应用的技术经济形态。浙江是全国领先的数字经济创新的实践地,应率先搭建新兴和未来数字产业的各类应用场景,给高技能人才和未来工程师提供最好的实践机会,以用带产、以用引才。
“在人才培育方面,浙江要充分平衡好基础教育和应用教育的关系,用足省内顶尖大学资源,用好国内其他顶尖大学资源,在先导性产业方面积累基础创新人才。同时,建立更多的先导产业人才实训基地,完善技能型人才从培养、引进到留用、发展的通道。”林兰表示。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